产品列表
联系尊龙凯时
地址 :扬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电话 :0514-89791802
传真 :0514-89791802
邮箱 :1198078946@qq.com
手机 :13921918928(苗先生)
新闻中心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两大核电集团联手打造华龙一号 核电自主破僵局
发布者 :扬州市尊龙凯时电气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4/8/25

在中国核电裹足不前之际 ,核电主管部门最终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同意两大核电集团联手打造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融合方案 ,目的是为日后开建4台采用该技术的机组做准备 ,以便打破眼下的僵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在22日下午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捷报”称 ,这个决定是由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在8月21至22日牵头举办的“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审查会议上作出的 。

43位院士专家在会上一致认为 ,该技术成熟性 、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设计技术 、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 ,因此要尽快启动“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 。

此事之所以特别不同寻常 ,是因为它意味着历经30多年自主研发 ,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合作开发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得到了国家权威的认可 。而且 ,这对推进该技术国内落地和国外市场开发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中核董事长孙勤甚至说 ,8月22日 ,将载入中国核电发展史册 。

“通过这次会议 ,大家得到了共识 。”参与本次会议的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

另有核电集团内部人士向本报分析 ,如果“华龙一号”得到批准 ,那么核电主管部门在选择核电技术时将多一个选择 ,也为核电“走出去”提供依托 。他还表示 ,这同时对正在下行的中国经济将起到提振作用 。

“走出去”的希望

“华龙一号”被视为中国核电实现出口的一张王牌 。在上述会议对之提出的六点要求中 ,其中一点是依托该技术 ,加速核电“走出去” 。

“有了‘华龙一号’ ,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 ,于国 、于民 、于能源发展 ,都意义重大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说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品牌 ,‘华龙一号’要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刘华同样认为 ,“华龙一号”承载着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希望 。

本次“华龙一号”融合方案评审获得通过 ,其形成的基础 ,源于国家能源局于去年4月份对两家核电集团的敦促 ,要求它们在各自的技术上尽快作出合理的融合 ,以便“增强中国在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力” 。“华龙一号”由中核的ACP1000和中广核的ACPR1000+两项技术融合优化而成 。

赵成昆告诉本报 ,随着中核与中广核在评审会后签署的“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协议 ,接下来 ,相关的方案和专家意见将向中央上报 。而如果一切顺利 ,届时福建和广西各自上马1个示范工程 ,共4台机组 。

建设这2个示范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华龙一号”日后“走出去”时更有说服力 。孙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向媒体表示 ,“只有国内建了 ,国外才有说服力” 。

“它们(中核 、中广核)从海外回来后反映 ,外国人不买尊龙凯时的技术 ,是因为国内目前没有使用 ,外国人不放心 。”一位国家能源局前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他们为此要求在国内上马示范工程 。”

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此前也向本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中国自己都不使用 ,怎么说服别人这样的技术是安全的 ?

在国内建设“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这种要求 ,早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得到了反映 。“两会”期间 ,由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 ,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提案 ,意在推动“华龙一号”早日实现“走出去” 。该提案是由中广核董事长贺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等人联名提交的 。

时至今日 ,除了中核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的核电项目以外 , 中国核电“走出去”还是“借船出海” ,尚未成功出口过任何一项核电技术 ,以至于同核电强国在合作开发海外市场时只能充当“小伙伴”。“在技术上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到海外开发核电市场就只能当小伙伴 。”赵成昆说 。

“在当前与狼共舞的情况下 ,哥俩儿(中核和中广核)要齐心协力 ,一起走西口 。”孙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说 。

在未来偌大的国际核电市场的舞台上 ,中国将与美国 、法国 、俄罗斯等世界级“巨狼”共舞。本报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数据测算 ,未来10年 ,按照世界上要上马的60~70个核电机组 、一个100万千瓦机组目前国内约150亿元人民币的造价测算 ,国际核电市场空间便达9000亿元~1.05万亿元 。

但中国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太难了 。而起步还晚于中国的韩国 ,现已跻身世界级核电强国 ,成为继美国 、法国 、俄罗斯 、加拿大和日本之后 ,全球第六个能够完整出口核电工程的国家 。韩国已经在国际核电市场上屡斩大单 ,仅在2009年的阿联酋核电项目订单总额就高达400亿美元 。

和韩国类似 ,日本也在过去几年“砍下”类似韩国在阿联酋的大单 。

“福岛以后 ,拿到订单最多的是俄罗斯 ,韩国和日本也都拿了一些 ,中国还没有 。”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在年初时向媒体表示 ,中国核电很想“走出去” ,但目前还很被动。

现在 ,核电主管部门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了“华龙一号”的身上 。吴新雄在解读“十三五”能源规划方向谈及核电时说 ,重点推进“华龙一号” 、AP1000 、CAP1400 、高温气冷堆 、快堆技术攻关 。

而本报在对公开资料的梳理发现 ,这是核电主管部门在谈及核电技术时首次把“华龙一号”置于AP1000和CAP1400之前 。而由于后两个技术分别是中国日后上马核电项目时首选的技术和国家16个重大专项之一 ,“十三五”能源规划对置于其他核电技术之前的安排 ,显然不同寻常 。

一个及时的会议

基于国内在建设核电项目因技术问题而延期的现状 ,以及核电出口所面临的困境 ,赵成昆认为本次评审会“很重要 、很及时” 。

而上述核电集团内部人士则向本报分析 ,“华龙一号”融合方案获得通过 ,以及未来进入推进阶段 ,将为新建项目的启动提供多一个技术选择 ,且利于中国在海外市场的开发 。

按照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要求 ,中国核电出口在未来几年内的目标是 ,中核主要进攻阿根廷 ,中广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在南非和英国项目上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 ,中核和中广核分别在阿根廷和英国的市场开发有了新的进展 。而按照上述核电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 ,如果“华龙一号”在国内得到落地 ,将对中核和中广核在阿根廷和英国投资核电项目带来更多的便利 。

一位核电人士向本报分析,中国核电迫切“走出去”的一个主观因素是 ,中国2006年从美国引进的AP1000技术 ,其依托核电项目如今已经延期长达两年 ;而加上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 ,中国叫停了那一批在建的核电项目,导致国内三大设备制造集团年产10套以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的产能严重过剩 。

核电设备产能的过剩使相关的设备企业深感焦虑 。这也是促使上述提案产生的原因之一 。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灾难 ,最终导致了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中国核电项目戛然而止 ,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迅速下滑 。

在5月份的第四届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 ,上海电气核电部总工程师缪德明说 ,自福岛核电事故以来 ,订单骤减挑战了装备集团曾经的发展战略 。

上述核电人士表示 ,在国内核电市场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 ,一旦中国能够迅速撬开国际核电市场 ,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核电机组设备”的现状将会因此得到缓解 。

缪德明认为 ,核电“走出去”主要是出于产业拓展的需要 ,这方面的意义大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 。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阴影正在慢慢消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声称要加入国际核电的俱乐部 ,以缓解本国经济不断增长所带来的能源供应不足的困境 。国际核电市场的不断扩大 ,正为中国核电出口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 。

 

中央高层已经屡次在正式场合表示重启国内核电项目和推动核电出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 ,开工一批水电 、核电项目” ,与此同时 ,要“推动高铁 、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

自2013年以来 ,中央高层和国家核电主管部门已多次在有关重要的会议上和文件中要求 ,中国核企需要加快步伐把核电设备推销出去。在这方面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李克强甚至在今年的国事访问中扮演了核电“推销员”的角色 。

中国已经在去年首次把核电“走出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并做出了主动与邻国进行能源外交的策略 ,以推动包括核电在内的本国重大能源装备出口 。